12:45
(二)参军参战,救助伤员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盘的战略基地,而军事根据地又是根据地内条件最好、最为坚实的军事堡垒。 因此,军事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1928年10月上旬,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 “会剿”,巩固军事根据地,井冈山军民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井同山军民在五大哨口修筑了工事,并设置了好几里长的竹钉阵。
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红四军官兵掀起了一场挑粮运动,从宁冈茅坪、大陇等地挑粮上山。
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在小井村建起了一座能容纳数百名伤病员的红军医院。
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湘赣边界特委妇委会领导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战,做好后勤工作。如组织妇女队支援前线的红军赤卫队,送水送饭, 日夜帮忙削制竹钉,救助和慰问红军伤病员。她们还把自己节省下来的布赶做布鞋和打制草鞋送给红军。组织妇女洗衣队,到小井红军医院帮助红军伤病员洗衣服。
照顾伤员是一件很难的事。由于缺医少药,一些伤员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我们的女红军战士以她们特有的细心和耐心,精心地护理伤员, 帮他们擦洗伤口、换药、喂饭。伤病员除了要忍受伤痛的折磨,还常常忍饥挨饿。女红军除了要护理伤员,还要筹措粮食,有时筹不到粮食就得饿肚子。
有一次,彭儒带领妇女们到红军医院慰问红军伤病员时,看到有的伤病员躺在床上不能起床吃饭,“她就端着碗,一 口一口耐心地喂伤病员们吃饭。她看到伤病员的手上、脚上还流着血,心里非常难过,就用盐水帮他们洗干净伤口,包扎好。伤病员没有鞋穿,她就将带去的布鞋、草鞋给他们穿上”。正是因为女红军战士这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伤病员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表示要养好伤,重上前线,英勇杀敌。
打仗多,伤病员自然也多。在战场上,每当有伤员从阵地上下来时, 宣传队的女红军就会立即迎上去,有的扶着担架,给伤员掖被子;有的向伤员说着安慰的话,赞扬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劝说他们安心养伤,早日重返前线杀敌立功;有的站在路旁高坡上,打着竹板唱道:“镰刀红旗满山冈,白军见了就着慌;红军马刀闪亮光,白军见了喊爹娘;红军掷手榴弹,白军就完蛋;红军打排枪,白军做鬼叫;红军打胜仗,白军缴械又投降。”极大地鼓舞了伤病员的士气。
那时对伤病员是很重视的,正所谓“伤病员不加顾惜,军心就要动摇”。男同志都出去打仗了,护理伤员的工作除了医护人员要做之外,女红军战士也要经常帮忙,帮助伤病员洗衣服、挑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红军的生活十分艰苦。由于粮食的极度缺乏,种南瓜就成了红军一项重要的工作,战士们打仗任务重,我们的女红军战士就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曾志在小井医院当党总支书记的时候,要求每个人种四棵南瓜苗,伤势太重的战士下不了地,于是就有轻伤员来替他们种,从而保证了平均每个人种到四棵。那时候,同志间的阶级感情很深。按理说,轻伤员的伤势好得快,他们肯定是吃不到来年的南瓜的,但这些战士们说,我们多种也是为了以后给重伤病员吃,不能把他们给饿倒了。有时,战士们“差不多天天吃的都是辣椒干拌盐泡的汤,能吃上南瓜就像吃上肉一样。所以当时有个歌谣:‘红米饭,南瓜汤,吃起来,喷喷香。’这真是对南瓜出自内心 的赞扬”。当地的老百姓看到红军种南瓜都说,当兵吃粮,按月发饷,没见过当兵的种瓜。据王耀南回忆,后来在长征路上,过雪山草地,有时讲一讲在井冈山吃南瓜的艰苦日子是怎么过的,部队听了士气特别高,不感到困难。女红军宣传员为了让战士们始终保持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还编了歌谣演唱: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战士们每天高高兴兴地唱,也不觉得生活有多么艰苦了。
由于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差, 西药奇缺。医院中,医生、药品和医疗器械都很缺少,就连最普通的碘片、 红汞、纱布都难以买到。女红军战士就和医务人员以及伤病员们一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使一批批伤病员得以康复重返前线。西药奇缺,医务人员就上山采掘金银花、鱼腥草、散血丹等草药,学习民间验方,自己动手配制中药,煎熬给伤病员服用;缺少医疗器具,医务人员就自己上山砍木头、竹子,用木头、竹子等制作成镊子、 消毒盆、软骨刀、药筒、探针等器具;没有药棉,就将土布洗干净作药棉,一条纱布绷带用了洗、洗了又用,有时用上几十遍,直至不能再用为止;没有手术刀,医生们就用盐水泡过的剃头刀、梭镖甚至切菜刀当手术刀使用, 用小锯齿的木锯子当骨锯来给伤员们做手术。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点消炎的药水都没有了,就用食盐水甚至石灰水给伤员消炎。因为没有消毒水和麻药,伤员在洗伤口和动手术时都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女红军战士不仅要为伤病员们洗伤口、熬药、烧茶水、洗衣做饭,而且常常给伤病员们唱山歌:“井冈山上糙米加南瓜,红军战士像把快钢叉,永新县里,叉了张王八,七溪岭下,叉死羊两只。”引得伤员们哈哈大笑,从而减轻了伤病员们的痛苦。
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在女红军的带动和帮助下,伤病员们学唱歌曲,出墙报,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彼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女红军战士们不仅为部队提供后勤服务,更多的是和男同志一样,拿起武器,打土豪,斗劣绅,参加红色政权建设。革命队伍中相当一部分女同志,有的是妙龄少女,有的是久经沙场的地方,有的正就读于师范学校。为了革命事业,她们舍弃温馨的家庭,跋山涉水,与男同志一样奋战在对敌的沙场上。
1927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最近妇女运动的决议案》中指出:“要吸引女工农妇同志,并训练她们的秘密工作的智识(行动技术态度及活动的方法),指导她们的斗争,领导她们参加日常的政治经济斗争,一直到参加暴动中的各种工作。”《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必须在农民组织中作有系统的妇女工作。”根据这些精神,农民妇女成为根据地妇女运动的主体,党组织的任务是吸收农民妇女到革命组织中来。各级党组织通过举办各种训练班,选拔妇女深造,并把她们放到实际斗争中去锻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女,使她们成为妇女运动的中坚力量。通过女工农妇代表会议,女性代表开始活跃于根据地的红色政权组织中,涌现了一批妇女杰出代表。
龙关秀是宁冈柏路斜源村的一个家庭妇女。在参加革命工作之前, 她是足不出户的农村妇女。1928年,她在红军的熏陶下,成为一名红色交通员。当时,为了给红军传递文件、信件、通知,她常常穿梭于柏路与茨坪之间。她自幼生长在山区,对每一条小路都非常熟悉,因此,她能很好地完成每一次任务。经过一年时间的锻炼,她变得更加胆大心细了,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交通嫂”。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会剿”。前委得知敌人进攻的消息后,提出了 “围魏救赵”的作战方针,决定由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到外线去打击敌人。红四军出击赣南后,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失守了。红五军为保存实力,从荆竹山突围出去,与红四军取得了联系。红四军第三十二团在何长工、王佐等人的指挥下转入深山老林坚持斗争。红军转入深山后,敌人对大山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妄想把红军困死、饿死、冻死在山里。这一年的冬天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雪, 平地积雪就有一尺多深,红军官兵困在山里,衣衫单薄,吃住都成了极大 的困难,真是苦到了极点。为了解决山里红军吃饭的问题,龙关秀接到了 组织上交给她的一项任务,那就是为在深山里坚持斗争的红军战士送粮食,因为部队由于极度缺粮,已出现了战士昏迷的状况。接到任务后,龙 关秀心里很着急,因为以前用的一些送粮办法都已经被敌人识破了,再用老一套办法肯定是不行的。夜深人静的时候,龙关秀依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这时,睡在床上的儿子哭了起来。龙关秀心烦意乱,不由得在儿子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两巴掌。没想到,这两巴掌打下去,倒是让龙关秀想出了一个为红军送粮的绝妙主意。把儿子哄睡着后,龙关秀拿出小孩的衣服和裤子,连夜缝了起来,一直忙到半夜三更。她把小孩的衣裤缝在一起,就是想缝成一个小孩的模样,里面装上米,好当成小孩背在背上直接将粮食送上山。用这样一种办法,她成功地送出了第一袋粮食。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毕竟能解决一点问题。就这样,她用这个办法送出了一袋又一袋的粮食。但是,她的这个好主意却意外地被村上一个流氓发现了。龙关秀长得清秀端庄,这个流氓一直对她垂涎三尺,常常躲在她家窗外寻找机会。有一天,龙关秀正在装米,被他看到了。天一亮,他就向靖卫团告密。龙关秀再一次背上“孩子”假装上山打柴时,被靖卫团的哨兵抓住并关进了敌人的牢房。她抱着必死的信念,闭口不言。当敌人要她说出藏粮食的地点和红军战士的藏身地时,龙关秀没有说半个字。敌人先是烧了她家的房子,又杀害了她的丈夫和不满周岁的儿子。敌人惨无人道的暴行激怒了龙关秀,她一下子甩开按住她的两个敌军,猛地冲向了靖卫团的团长,将他撞倒在地上。这时,敌人的枪响了。龙关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教育了我们几代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当中有个潘冬子送盐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聂槐妆烈士,是一名女性,是 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聂槐妆是湖南酃县人,14岁时就被送到茅坪一个贫苦家庭的人家当童养媳,因为这家人很穷,娶不起儿媳妇,按当地习惯找了个姑娘先当女儿后当媳妇。不知不觉中,聂槐妆长大了,但她的心也长大了,因为革命把她召唤过去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后,聂槐妆从革命军人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她从革命军人的一言一行中认定这确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于是她勇敢地投入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浪潮。 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做通公公婆婆的思想工作,把婚姻推迟了,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工农革命军是个大熔炉。聂槐妆加入革命队伍行列后进步很快,白天发动群众,做妇女工作,晚上读夜校,不久就当上了茅坪乡妇女主任。
1929年1月,井冈山失守后,下了四十多天的大雪,整个井冈山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国民党反动派仍旧不停地烧杀掠夺,到处设岗设卡,对进山出山的道路进行严密封锁,妄想把红军冻死、饿死、困死在井冈山。面对红军的困难,党组织传达了上级指示,要求每一个共产、共青团员、 青年都要勇敢地面对这种险恶的局面,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粮食、食盐送上山去,以解决山上红军的经济困难。和送粮食一样,送盐也是同样艰难,该想的办法都用过了,敌人的检查越来越严了,要想再送盐上山,简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呢?夜深了,聂槐妆仍在想用什么法子把盐送上山去。她一边纳鞋底一边冥思苦想,一不小心碰翻了油灯,等她重新点燃油灯时,却发现半盏清油已经浸透丫她的半条裤子。她心中一亮,自言自语地说,这倒是个好办法。
天亮了,聂槐妆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挎上一只篮子,里面放了一些笋干、笋衣等自己烟熏的东西,上路了。路过哨卡时,靖卫团的团丁见她提着个篮子,就将篮子里外翻了一遍,又将她身上前前后后查了个遍,并未发现什么问题,就将她放行了。
聂槐妆离开哨卡后,转入深山,按照组织上告诉她的路线找到了红军战士的宿营地。她见到红军连长时高兴地说,我把盐带上山来了。连长见她就只提着个篮子,里面也没见到盐,就奇怪地问盐在哪呢?聂槐妆风趣地说,你们不知道吧,看我怎样给变出来。她把外衣脱下后,把里面的 棉衣也脱了下来,说,就在这里面呢。原来,聂槐妆从淸油浸透她的裤子事受到启发,把食盐融化成水,用棉衣将盐水吸干,再将棉衣烘干,穿在身上。连长对她的聪明举动赞不绝口。
就这样,聂槐妆用同样的办法为红军战士多次送盐,但她最后还是被敌人发现了,敌人残忍地将她杀害了。聂槐妆牺牲时年仅20岁。她虽然牺牲了,但她的故事会永世流传。为什么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连死都不怕呢?因为共产党好,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所以为了保住革命的胜利果实,人民群众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以命相拼。
在井同山斗争中,这些女红军战士不仅自己参加革命,有的还带动家人甚至全家上战场。彭儒一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她们一家就有十几个人战斗在井冈山上,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彭家将”。“彭家将”中有女兵七人,大都是衡阳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在革命形势的呼唤下,她们加入了党组织,参加了红军。参军后,她们认真学习军事,苦练射击本领,下农村,串山寨,搞调查,开展群众宣传工作,她们有的成为射击能手,有的成为红军妇女运动的骨干,有的英勇冲杀在枪林弹雨中,有的在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壮烈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妇女就有两千多人,还有许多女英烈连名字都没能留下。“岂因先烈当年血,染得鹃花分外红。”她们就是井冈山的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