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
母亲常对我们说,“官兵平等,是红军与白军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毛党代表、朱军长和我们过着同样艰苦的生活。”母亲还对我们说,1928年4月间,他们随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的部队和湘南起义的农军上井冈山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生活极端困难,粮食、衣被、住房、医药都十分短缺。这么多人要吃饭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虽然山上是出粮的地方,农民在山腰和山脚下的小坪坝上,辛辛苦苦地开出一小块田地,庄稼收成也不算太坏。可是,整个井冈山上只有十多个村庄。当时,人口不到两千,产谷不满万担,除他们自己吃用外,剩下的就不多了。这样,粮食问题就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母亲说,红军上山不久,通过宣传和实际行动,军民很快就打成一 片。老百姓对于支援军队的事情十分热心,他们说:
“宁愿我们自己苦一点,也不能叫自己的军队冻着饿着呀!”
可是,毛党代表没有把事情看得那样简单。他认为,老百姓积极支援军队,当然是好事,但对军队来说,要尽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负担。否则,时间久了,会使军队脱离群众。
先说吃饭吧,毛党代表规定,官兵每人一律每天五分钱菜金,买油、买盐、买菜就靠这点钱。有时候,这五分钱也保证不了。要买菜, 只能捡最便宜的买。山上南瓜最多最贱,保存时间也久。于是,南瓜汤就几乎成为他们每顿饭必不可少的菜。虽然生活艰苦,但同志们都非常乐观。那时,更令人感动的是,红军战士不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且把“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这句话倒过来,成为“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的战斗口号。“彭家将”中的宣传员在井冈山编了一首歌谣,大家天天都高兴地唱着。歌词如下:
红米饭,南瓜汤,紫茄子,喷喷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天当房来地作床,娶个月亮进洞房;
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
哪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至于油,在最困难的时候,很难见到。当时,工农红军是无饷可发的,只是每人每月分上三五分或毛把钱的“伙食尾子”。从那微乎其微的菜金里再节约出一点零用钱来,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那样艰苦的日子里,不仅红军战士们的物质生活如此困难,毛党代表、朱军长和各级也同战士们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
到了冬天,因为缺乏衣物、被褥而带来的痛苦,更是难以忍受。山高风大,寒风刺骨,而且经常雨雪交加,许多战士没有棉衣穿,只穿着破烂的单衣、夹衣,有的战士没有草鞋,只能打赤脚。那时,每人只有 一条破军毯或一床夹被。有的战士连这些东西都没有。为了抗住高山严冬寒气,大家便弄些稻草装在夹被里,还风趣地称之为“金丝被”。红军战士唱着:“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天气实在寒冷得厉害,盖“金丝被”,也无法睡着,就在屋中生一堆火,大家围火而眠。毛党代表、朱军长和部队的战士们一样受冻。他们经常把一床夹被用一根带子做成斗篷披在身上防寒取暖。毛党代表、 朱军长为井冈山军民树立了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光辉榜样。
1928年8月间,毛泽东率部队到湖南资兴去迎接攻打郴州的红军大队回井冈山。在行军的路上,我母亲看见毛党代表骑着马看书,马背上还装着一大包书。他在井冈山茨坪的时候,房子里摆设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几个木板凳,桌子上放了很多报纸和书。他很少休息, 经常翻阅报纸和文章。
我母亲好奇地问:“毛党代表,你经常看这么多报纸干什么呀?”
毛党代表笑呵呵地回答我母亲:“不看报不行呀。多看报纸,就能了解敌人活动情况,知道敌人内部会不会打仗(叫军阀混战)。敌人内部打起来了,就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我们到农村中扩大革命根据地,有了革命根据地,才能有地方休整,补充力量,补充供给,红军才能继续战斗,多打胜仗。”
母亲还说:“毛党代表给、战士讲课时,讲解革命大道理,通俗易憧,深入浅出,而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大家都愿意听。”
“我记得下井冈山后,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有的同志利用民间流行的曲调,配上新歌词,编了一首歌,歌词大意还记得几句:
我们记得发源在井冈山,心里老是想着它,想着它,想着它,井冈山。
毛党代表,他有一肚子革命道理,上起课来,哈哈笑,哈哈笑, 哈哈笑,井冈山。
朱德军长,他有一根竹子扁担,一百多里,赤足跑,赤足跑,多耐劳,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