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之站标
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井冈山党史故事 > 播火种俊杰回乡

播火种俊杰回乡

2023-06-27
27 2023-06

17:05

井冈山下,罗霄山脉中段,有一个小县城,四周青山 环抱,峰峦层叠,且又沟壑纵横,恰似一片伸展的荷叶。 境内河道蜿蜒,水流时而平展如镜,时而奔腾如瀑,在阳 光下翻滚着银浪,就像雨后荷叶上漾动的银珠。这里,就 是有名的赣西山城莲花。

 

莲花,据辞书上记载:在江西省西部,赣江支流禾水 上游,邻接湖南省,县政府设琴水镇。清置莲花厅,1912年改莲花县,农林业有稻、甘薯、油茶、木材等,矿产有铁、煤、石灰等。

 

为什么县名叫莲花呢?历来有多种解释。第一,莲花 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整个县是青山掩映下的一块块小盆地,所以以形命名。第二,莲花地处吴头楚尾,湘赣交界之地,历来属安福、永新两个相邻的县管辖。但是山高皇帝远,中心区域距永新、安福县城都非常遥远。交通不便,千百年来,朝廷催粮纳税,下乡体恤民情,传达上级指示等等,都非常困难,属于上下管不着的地盘。况且山高林密,历

 

来是绿林豪杰最佳啸聚之所。他们目无王法,占山为王, 打家劫舍,即使统治者设派巡检,或率官兵镇压,但是鞭 长莫及,最终无济于事。如此种种弊端,当地官员屡屡上 书请求解决,直到清乾隆甲子年间(1744年),才批准了当时江西巡抚陈宏谋的请分厅疏(乾隆八年八月二十五日)。疏中提到:今永新、安福之碧西、上西二乡,即将 一切刑名事件,统归该同知就近管理。也就是划出安福县十二个都,永新县二十个都,另划一个行政单位,是为 “莲花厅。因为莲花厅是由永新、安福二县联化而成,所以以后县名就谐音为莲花。这是以势命名。第三,莲花设厅以前,两地的交易、政治中心,在一个叫做莲花桥的地方。朝廷也数次将永、安主要官员移驻莲花桥,以便就近管理,设厅的诏命下达以后,据说莲花桥楼阁寺中莲花盛开,大家便认为是祥瑞,故将县名定为莲花。这是以史命名。自此以后,莲花桥(即现在的琴水镇)附近的村庄,也都以花塘、花田等与莲花有关的名称命名了。

 

据《莲花厅志》(贺志)记载:目惟今之莲花村与莲 花市相距密迩,且朝夕入市必由莲花桥经过,而其水又自 上游莲花峰来,本地更有莲花塘,故村名历史未改。宜继 与桥,著厅名之所缘起焉。事实上,当时除莲花桥以莲花盛开著名之外,在厅署所在地不远,还有花塘、花田诸村庄,村民也有种莲的习俗,每年夏季花开的时候,莲塘中芳香一片,亭亭净植,风景十分优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四川成都人李其昌来此地任同知时,就留下了 “村居原自爽,地又是莲花,疏落人烟里,天然映彩霞的美丽诗句。

 

特别是花塘附近之花田村,据说当年花市更盛。据志 书记载,花田村名历史上几经变迁,原名顺田,或名舜南。 族谱上的正式名称是迴田,取村北西莲江顺陂与大舜耕田之意命名。查《莲花厅志》都志图,这里称为莲花西 ,以此地祖居古莲花村西之意,后人又改其祖居莲花村之字,命名为花溪花田。村民多朱姓。据《朱氏族谱》载:朱国浪于明代景泰年间自莲花村迁迴田(据明史,明代宗朱祁枢在位时间是14501456年),如此算来,花田村立村到现在,约近六百年了。

 

到了清朝同治年间( 1869年)八月,花田村出生了一位乡儒,他的名字叫朱甘愚,字有林,名树南。莲花当时是穷乡僻壤,文化落后,读书人不多。花田村朱姓是个小姓,能够读得起书的,更是凤毛麟角了。朱甘愚祖上历代务农,到了父亲这一代,家业逐渐富饶,终于也可以养得起一个脱产的读书人了。当朱甘愚幼小时,长辈们便商议:我们家历代务农,现在生活稍微好一点,也要让后辈读书考功名才是。俗话说得好:有田不耕仓廩虚,有书不读子 孙愚。我们怎么甘心让子孙愚呢?这样一来,朱甘愚便进了私塾,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好在他也争气,长大了居然考上了秀才。在封建时代,农民家里出了个秀才,

 

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少不了亲友庆贺,邻里羡慕。朱甘愚 娶泰岭村贺寒娥为妻。妻子与他同庚,虽然没有文化,却 是个劳动好手。夫妻俩耕读为业,小日子过得很富足,生 有儿子长儿名益岳(亦岳),字首云(亦名宗元),次儿名 益满,三儿名益苏。朱亦岳生于1892年,小时候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父亲朱甘愚非常喜欢他,把未来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这是因为:第一,朱甘愚是读书出身,全家人希望他考科举得功名,走出农村去。但是中了秀才以后,屡试不第,现在年岁大了,估计再也不会有奇迹出现,那就只能靠儿子来弥补这个遗憾了。第二,朱甘愚家族是从花塘村搬迁过来的。这个家族的子孙,数百年来没有什么大岀息,然而,未曾料到的是山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当时有户人家居然考中了几个进士,在当地声名鹊起。同族有个叫朱之杰的,本人考中了进士不说,儿子益浚、益藩也都中了进士,老三益湛也是个举人。所以有条门 三进士,五科六举人的说法。声名传遍全县,令人赞誉有加。其中又以二儿子朱益藩最为突岀。他生于1861年,只比朱甘愚大八岁,可经历却很不一般。朱益藩之父是咸丰年间进士,在父亲熏陶下,朱益藩四岁就能写一手好字。朱益藩于光绪十六年恩科会试中贡士,三十岁考取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岁,翰林院散馆,考取第一名,授翰林院编修,名闻全国。未满五十岁,官做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入民国以后,入宫教清帝爱新觉罗・溥仪读书,

  

是末代皇帝的三个汉文老师之一。目睹同代读书人如此飞 黄腾达,朱甘愚真有点自惭形秽。他一再向儿子朱亦岳说: “古人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你应该努力 啊。但这时科举早已废除,要想凭读书考取功名是不可能 了。当时大家都在讲维新变法,莲花县城开办了琴水高等 小学。朱甘愚赶新潮,便把朱亦岳安排在琴水高等小学读 书。琴水高等小学校址设在原琴水书院之内。它的前身是 一个私塾,现在虽然开设了国语、算术、历史、地理、音 乐、体育等诸多新课,但教师基本上还是前清秀才,缺乏 懂现代科技的老师,所以学的还是老一套,经常在课堂上 闹笑话,好在学校中读书室有很多新书和新报刊供学生们 阅读。这些书还谈不上是马列主义和新思想的启蒙读物, 它里面包含的进步思想和观点少得可怜,而且掺杂了很多 改良主义和封建残渣,但是,对于一个久居深山、对外面 的世界一无所知的农村少年来说,这无疑在他面前打开了 一扇窗,透进来一缕阳光和一丝新鲜空气。朱亦岳宛如置 身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其乐无穷。他逐渐朦胧地认识到当 前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国家所处的地位和国民应走的道路,改变社会的观念由此萌生,对革命理论的探索由此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不久朱亦岳就从琴水高等小学毕业了。 莲花文化落后,能够到县城琴水高等小学上学并且读到毕 业,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每届毕业生不过三四十人。就 像从前考中秀才一样,在莲花就算很有学问的文化人了,那时琴水高等小学校长贺亮卿,就有三十六人銮戴顶,二四八月乱穿衣的赞叹,意即毕业共有三十六人,很了不起了。

 

按照惯例,小学毕业要贴报单,向亲友报喜,接着是亲友们家家置办酒席,给朱亦岳接风。朱亦岳对于这一套陈规陋习很看不惯,他只想继续读书深造,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当时,朱亦岳父亲的意思是儿子小学毕业了,让他在家里开办一个私塾,一面养家糊口,一面读书深造,这是当时大部分读书人走的道路。但朱亦岳却志不在此。当父亲问他以后作何打算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时代不同 了,寒窗苦读寻求功名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国内外形 势日新月异,中国积贫积弱,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 内封建官僚势力浓重,人民无以聊生。当今青年人如果不 奋起图强,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进行彻底的思想革命,将 来在社会上是无法立足的。

 

朱甘愚毕竟是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懂得读书求学的道 理,听了儿子的话,又勾起了他当年立志干一番大事业的 理想,于是很感慨地对儿子说:宗元,你有大志气大理 想,我非常赞成。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年青人窝在 山沟里是不会有出息的,应该出去见世面。说吧,你准备 到什么地方去上学,我支持你。

 

当时离莲花最近的都市是吉安,吉安有个省立鹭洲中 学,是个很理想的读书之地。况且本村有个朱孝慈,进士出身,曾两度担任鹭洲书院(鹭中前身)院长,现在人虽 然不在,但是门生故旧,在鹭中仍然很多,经过他们的关 系,朱亦岳考进鹭中并在那里学习的方便条件很多。于是 朱亦岳决定,直接到吉安上省立鹭中去。

 

为了表示吉兆和隆重,朱甘愚特地为儿子雇了一乘小 轿,将他从花田送到升坊码头上船,到吉安去上学。在畴 嚅啪啪的爆竹声和乡亲们的送别声中,朱亦岳第一次坐轿 子离开了家乡,当他从轿帘中望岀去,看到那些熟悉的房 屋和田园,心中忽然升起了一个愿望:学成归来一定要为 家乡做些事业,改变这里的穷困面貌,方能对得住乡亲们 的期望。

 

当时莲花不通公路,陆路运输除挑脚过高步岭出萍乡 之外,水路只有从升坊过永新到吉安了。这是唯一的一条 漕运水道。一直以来,莲花的漕运都是用小船载粮食运至 黄花滩,再在黄花滩换乘大船载至南方省府,然后在省府 集中全省粮食,分批运至京师,每一次往返都需要大半年 时间。船夫们餐风露宿,沿途不知要经过多少惊涛骇浪,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情,实在是苦不堪言。

 

朱亦岳携着简单的行李,在升坊码头上了小船,在舱 中刚刚坐定,船夫们便起了锚,小船在船夫的长篙撑持之 下,缓缓地离了岸,向江心驶去。朱亦岳从船舱中外望,但见一泓清波载着两岸的青山田畴,向船尾方向慢慢地伸展开去,渐行渐远以至模糊不清,就像天上的流云,从明月身边拂过去一般。再看岸边那些宝塔、楼台等等,倒映 在河水中,微微晃动着,比实物更要美丽。他为眼前的景 物陶醉了。过了没多久,船夫探头向他打招呼:先生,你坐稳些。船过碧山口了,有些波动,你不要怕。

 

朱亦岳听这话有些吃惊,再看时,果然景色大变,只 见双岸髙峙,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夹一条江,奔流直下, 江中大小岩石,星罗棋布,有的高岀水面,有的藏在水下, 只露出脊背,小船在激流的冲击下,在乱石之间穿行,全 靠船夫用长篙把持船的方向,躲避撞击,稍一不慎,就会 被撞得粉身碎骨,船沉人亡。朱亦岳听人说过,在这江中 撑船的船夫,都是很有经验的篙师,因为过滩时用篙的轻 重和次数,都有严格规定:长碧用十八篙半,短耆用两篙 半,否则难以通过。《莲花厅志》(贺志)中对此有详细记 载:蒼口,在治南第七十二下都,水由东西莲江合绕莲花村,历东沙江,入石门江,会于龙溪,为碧江口,至本都,乱石纷布水中,层见叠出,经蒼山渡岀碧山口。又本都龙水,发源于龙水洲,过安祥、白沙二桥入江,石壁水,发源于高崖,飞流而下,绕石壁崖,过更古桥入江,两岸悬崖峭壁,中夹一江,水石回旋相搏,形与声俱为磨蒼然。故名碧江。过长着滩里许,又过短碧滩,达永新,绕县城趋螺州,盖禾川之上游也,滩险浪激,声吼如虎,水浅则礁横石叠,深则没腹露尖,小舟盘旋,必计篙数而下,用力之节度,视石峡之转折,其最险处,篙轻重小差,则触石亡船。篙师衡其力于长耆,用十八篙半,短着用两篙半。故刘一珠着滩谣两篙半已过前滩之句。

 

朱亦岳坐在小船上,随船上下颠簸,过了长着滩和短 蒼滩,方才松了一口气,但已经汗流泱背,湿透衣衫了。 他想,这样险峻之处,以后国家发达了,应当用现代科技 的方法,将它改道才是,何必要过往的船只经受这样大的 风险,白白伤害人的性命。

 

鹭洲中学校址设在吉安白鹭洲,原鹭洲书院旧址。这 里原是赣江河中的一个沙洲,四面临江,由历年来河中泥 沙冲积而成。高度虽然不高,但奇怪的是,历年涨洪水, 都不会危及校舍。加上楼阁层叠,古木纵横,乘船登岸进 入校内,但见徐荫铺地,野花飘香,津津清风传来上课铃 响,处处鸟语伴随学子书声。在这里学习,环境清幽,景 色宜人,虽然在市尘之中,却没有市嚣之声,真是个读书 圣地。

 

朱亦岳在鹭洲中学学习期间,非常仰慕一位名人,此 人是国民党左派,思想激进,嫉恶如仇,据说他曾在吉安 任知事,为地方兴利除害,坚决镇压反动势力,为人们所 称道。此人便是朱亦岳的老家同村人朱念祖。提起朱念祖, 朱亦岳很早就听说过他的故事,据说他年轻时与朱孝慈的 儿子朱黄玉一同去参加府考,刚好主考官是朱孝慈的同年, 他很想提拔朱孝慈的儿子,考试前向考员发问:谁是莲花 朱孝慈的儿子?”朱黄玉贪玩,乘着考试前的空隙上街去了。考官见莲花考生朱念祖长得有点像朱孝慈,便细心观 察他的考卷,果然文才很好,便取了卷首,当然这也许是 当年朱黄玉未考中的托词。但朱念祖读书的确很好,而且 人很聪明。他生于1882年,长朱亦岳十岁,是朱亦岳的本家。考中秀才以后到湖南湘乡中学求学。1907年朱益藩奉上谕赴京师大学当总督察,这时清朝且有利用庚子赔款余额派留学生赴日留学的机会。朱念祖脑子很灵,得到消息便给朱益藩写信,要求到日本去留学。得到允许,立刻奔赴日本,就读于明治大学,专攻法学。

 

1909年,朱念祖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同盟会,自此投身革命。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邀集同志创办《江西杂志》,向国内灌输革命思想。此时江西正筹建南昌至九江的的南潯铁路,缺少经费。得到消息,旅日同乡会共推他回国,向当局面陈有关修路筹款事宜,并积极联络当地筹集经费。铁路动工修建后,返日本入西京大学法科学习。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孙中山先生委托,朱念祖偕同志从日本回国,急赴武昌参与计划军事行动。起义胜利后回江西。江西都督李烈钧对他极为尊重,知事吉安府。任职数年,政绩斐然。

 

1913年,朱念祖当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当时,袁世凯窍据民国大总统之职,阴谋复辟帝制。他为了垄断政权,排除异己,将朱念祖这些左派人士千方百计诬陷迫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朱念祖奋起抗争,他一方面利用参院这块阵地抨击袁世凯,一面又与李烈钧、杨文蔚这些爱国将领密谋举兵抗袁。袁世凯对他恨之入骨,终于在天津以扰乱民国罪,将朱念祖、褚辅成、常恒芳等一批民主人士逮捕入狱,时称八议员之狱,震动朝野。直至袁世凯帝制失败,朱念祖方才岀狱。

 

反动势力始终不甘心失败,一波又一波地掀起复辟逆 流。袁世凯刚刚倒台,1917年北京又发生张勋复辟的闹剧。因为张勋是江西人,朱念祖便邀集江西同乡会商讨反张大计,他们联合致函张勋,忠告他不要逆时代而动,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及早打消复辟封建王朝的幻想。张勋得信后恼怒万分。他知此事乃朱念祖为首闹事,因此欲置朱念祖于死地。于是悬赏缉捕,再派兵捕杀。幸而朱念祖早知消息,逃往上海,方免于难。

 

护法军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成护法军 政府。朱念祖被召赴广东岀席国会,任参议院外交委员长。 1918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召开。军政府派专使伍廷芳任中国代表团团长,赴巴黎列席会议。朱念祖应邀同行,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在这次会议上,西方列强竟将战败国德国的在华利益转授给日本,引起国人的极大愤慨,抗议之声山摇地动,五四运动由此而起。在这次会议期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朱念祖协助专使与列强抗争,毫不屈服,铮铮风骨,令人敬佩。

 

了解了朱念祖的历史以后,朱亦岳十分仰慕他的为人, 觉得自己也应该走他的道路,要为国为民为革命做出一番 事业来。主意打定之后,在吉安鹭州中学一毕业,朱亦岳 便打点行装,乘车北上,直赴北平。在此之前,他曾多次 给朱念祖写信,告诉他自己的理想和做法,希望这位他敬 仰的前辈能帮他找到生活的岀路。

 

20世纪初的北平城,虽然是革命的首善之区,却也是千百年封建制度的堡垒,是帝国主义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前沿阵地,也是军阀官僚拥兵自重横行霸道的重要舞台。这里有着金碧辉煌、高大巍峨的皇宫建筑,里面躲藏着虽已退位,但随时都准备复辟的前清皇帝和嫔妃们。这里也有数不清的髙楼大厦和各种清式建筑,里面住着的洋人熟悉中国的历史,正觊觎攫取更大的财富,使自己代表的国家得到好处。这里更有数不清的兵营和关卡,有枪就有权,军阀们正趁着乱世鲸吞火拼,千方百计扩大自己的地盘和权力。当然,这里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者,他们正在积极地工作着,把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思想搬到中国来,让中国人觉悟起来,奋斗起来,改变目前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他们的工作受到限制,他们的人格受到扭曲,他们要为实现理想付出代价和牺牲。

 

朱亦岳行走在北平的街头,这个多年来就梦寐到过的 地方,一切都无比新鲜,一切都等待着自己去探索、去体会。他在想,我现在就像一匹白布,落进染缸里,不知道 将来会染出什么颜色来。但是,我是一个农民的子弟,一 个从偏僻山区里走出来的青年,我的本性永远不能变。我 要记住农村和农民的疾苦,记住乡亲们对我的期盼,不管 遇到多大的困难,学成以后一定要回去帮助解决家乡的穷 困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吃穿不愁的好日子。

 

按照信上的地址,朱亦岳在一条胡同里找到了朱念祖 的私宅。朱念祖平常工作很忙,但听说朱亦岳专程到北平 来找他,特地抽出时间来接待了他。朱亦岳也想不到这位 大名鼎鼎的人物,待人接物会这样和蔼热情。已经多年飘 泊在外没回老家了,一见面朱念祖就迫不及待地打听莲花 的现况,入民国以后乡风民情有些什么改变等等。

 

莲花是个偏僻小县,山高皇帝远。朱亦岳侃侃而谈: “由于交通不便,风气闭塞,任何新鲜东西,在外面已经搞 得轰轰烈烈了,但都到迟一年半载,莲花人才知晓。等到 莲花人知道这样干的时候,外面就早已经是另外一个样子 了。这些年也有些在外地读书的年轻人,想通过亲友把这 新思想传到莲花去,但是阻力很大,传统观念太深。现在 已经是民国了,皇帝退了位,有些人还在迷信圣明天子出 去,天下才会太平。如今的莲花县政府还是被军阀控制着。 为了打仗筹军饷,苛捐杂税年年增加,群众的生活并不比 清廷统治时期好多少。而且管制极严,辛亥革命前的萍浏 醴农民起义和近年莲花农村的棱子会农民暴动,都被军阀用武力残酷镇压了,杀人很多。为了预防再有类似事件发 生,军阀政府加强了思想控制,限制集会和言论自由,发 现有人宣传革命,立刻加上暴徒乱党罪名,逮捕杀头,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中国要成为一个自由幸福的国度,真是太难了。

 

北平也一样,朱念祖叹息着说:中国人都想当皇 帝,享受无穷的权力。宣统皇帝刚退位,就有人想抢他的 宝座。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他手下一班将领,个个想继 承他的衣钵,成天打来打去,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全不 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眼里一一说到这里,朱念祖忽然停住了,他盯着朱亦岳,问道:亦岳,你这次到北平 来,有什么打算呢?”

 

我想继续读书,多掌握一点有用的知识,将来好为国 岀力。朱亦岳说。

 

好,我赞成你的做法。中国如今正处在新旧交接之 际,旧的一套治国行政的办法,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年轻 人不学习新知识怎么能赶上时代潮流呢?”

 

朱念祖打开抽屉,从里面抽出一份文件交给朱亦岳, 朱亦岳接过来一看,是北京民国大学的招生简章。朱念祖 给他介绍说:救国必先从办教育开始。为了发展教育,我 最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一所民国大学。这个学 校重视人文知识,有几个著名教授都是社会学家,有的还 是共产。我看你很关心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到这个学校学习,对你会有帮助的,你先考虑考虑再说吧。

 

朱亦岳在北平民国大学读书,在老师和进步同学 的帮助下,开始接触马列主义的理论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历 史,课余聆听了李大钊等著名先驱的讲话,思想和认识水 平有了极大提高,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也有了基础,这些都 为他以后成为终生革命家创造了条件。

 

民国大学是一所私立学校,学费很贵。朱亦岳老家中 父亲年岁大了,加之连年灾荒,家中经济收入一年不如一 年,再也不能维持朱亦岳在北平的学费和生活花销了。在 民国大学就学不足一年,朱亦岳只好辍学,靠了亲友帮助, 肄业到社会上谋生,自19161922年,先后在外交后援会、江西实业厅、江西教育厅等机关当差。为了生计,他四处奔走,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参与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北平当时是全国政治风云的晴雨表,也是各种时代潮流的源头。在积贫积弱的中国,此处反应最快,感觉最灵敏。如19195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63日以后,中国无产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加了这个运动。上海、唐山、长辛店、九江等地工人相继举行了政治罢工,津浦铁路等处的工人也酝酿罢工,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力量的强大,他们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1922年,党中央又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迫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必须用革命的手段取消列强在华各种特权,肃清军阀,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主张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共同反对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等等,这些革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舞台,对朱亦岳的进步都是一个极大的推动,使他由一个仰慕革命的进步青年,发展到决心加入共产党的行列,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理想和信念。特别在北平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同在北平读书的莲花人贺铁汉,更加速了这种进程。贺铁汉字俊昌,莲花南村人,岀身富裕家庭,幼时在村里读私塾,后来到吉安阳明中学求学,当时莲花花塘村有个姓朱的同乡,在天津警察厅任科长,与贺铁汉有亲戚关系,贺铁汉到天津找他。他介绍贺铁汉去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没有考上,便进了北京私立朝阳大学。贺铁汉在学校中思想激进,开始接触了马列主义理论,是校中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当时正值五卅运动发生,北京各大学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压迫工人的暴行。贺铁汉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在一块白布上,断指血书毋忘国耻四个大字,义愤填膚地向围观的群众发表演说。当时北平各报均以显著位置刊登了这个消息,震动很大,颇有名气。朱亦岳得知消息后,被贺铁汉的行为所感动,很是敬佩,从此两人过从甚密。他们利用课余之便,共同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宣传进步思想,认识提高很快,都立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青春。贺铁汉后来到上海大学求学,通过上海党组织刘家原同志的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把在上海学习和工作的情况写信告诉朱亦岳,并希望朱亦岳积极向当地的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组织。朱亦岳没有辜负亲友的期望,他早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经过严格的考验,终于获得了通过。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朱亦岳平生第一件大事,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从此我的工作有了革命的前途。

 

朱亦岳入党以后,曾被组织派遣到武汉等地开展革命 活动。此时他想到自己的家乡莲花县还在北洋军阀统治之 下,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需要共产和革命思 想去唤醒民众。因此他决定:要把共产主义带回莲花去!

 

刚好这时候,国民党左派人士朱念祖被派任为江西省 教育厅厅长,主管江西的教育事业。朱亦岳认为这是一个 极好的机会,便到南昌去寻求他的帮助。

 

见到故人朱亦岳,朱念祖高兴地说:首云你来得正 好,现在教育厅正缺人才,你就到我的办公室来上班吧。

 

朱亦岳却对朱念祖说:我是教书出身,现在家乡莲花的教育事业很落后,我想回莲花为家乡的教育出点力。

 

朱念祖听了他的话,点头道:你的想法很好,现在省教育厅正要往各县劝学所派遣督学,负责监督各县中小学的教育事业。你就回莲花去,任劝学所的督学吧。

 

朱亦岳回到莲花担任劝学所督学,受到家乡父老的热 烈欢迎。花田村群众为他摆酒接风。在酒宴上,朱亦岳很 诚恳地对乡亲们说: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这次回乡, 不是做官,而是为家乡办实事。莲花是山区小县,经济文 化落后,教育极不发达。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受到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现在外地许多有志之 士正奋起抗争,同时使用新思想新知识来改造社会,改造 政府,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回乡办教育的同时,就 是希望多为国家培养人才,将来为乡里营造福祉。一席话振聋发職,使村民大受鼓舞,但也有些人从朱亦岳的讲话中听出弦外之音来:这个刚从外地接受新教育的年轻人回 乡,莫非要将外面的革命风暴带到莲花来么?

上一篇:吉安的占领 赣西南红军日益壮大 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为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 建立 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石

下一篇:燃战火志士同仇

cache
Processed in 0.01474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