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之站标
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LOGO
井冈山红色培训 > 我的爷爷袁文才 > 袁文才禾川求学之路

袁文才禾川求学之路

2023-06-27
27 2023-06

04:13

永新县禾川中学(现为任弼时中学)位于县城的正北面。因永新县城所在地为禾川镇,故而得名禾川中学。禾川中学占地十余亩,学校设立于禾水河畔,它的东面即为环绕永新县城的禾河。

 

禾川中学校址为前清考棚,是一栋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建筑。 说是一栋,其实是三栋前后串联的祠堂。栋与栋之间设有“天井”。 “天井”即为房屋内设置的一块露天空间,如同一个偌大的天窗,用 于采光需要。房屋的外墙全部是用青砖砌成,里面主要为木质结构。 每栋房屋里面竖立着四根足有一尺五寸直径的杉木柱子,每根柱子 下面是一个六角形状并刻有花纹图案的石墩。石墩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防止木头柱子靠地面的一端受潮霉烂。屋顶完全是靠木柱和周围的墙体支撑。屋顶的四个边角都砌成三个重叠带燕尾的形状,这种形状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有两大实际用途:一是起到隔火墙的作用。因这种形状高出屋顶很多,一旦哪户人家遭到火灾,不会累及邻里;二是起到防风墙的作用,风再大也不致于把屋顶的瓦片掀掉。最后一栋房子的建筑格局又有所不同,房屋正中建造了一个类似六角宝塔形的三层阁楼。整栋房屋的外观显得庄重典雅,气派非凡。房屋里面靠墙的两边设置了两排独立的小间,每间面积约六平方米,均用青砖间隔,以梁和木板盖顶。这就是前清时期的 “考棚”。永新历史上盛出名工巧匠,他们把整个房屋内部装修得精巧别致,特别是木匠师傅的雕刻技术与油漆师傅的绘画艺术有机地融 为一体,使你如同进入了一座艺术宫殿。主楼之外,还建造了一些宿舍和食堂之类的附属设施,使得整个校园错落有致,绿树掩映,亭榭参差,环境优美,成为永新县城北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于远离县城的喧闹,这里显得非常静谧,确实是读书办学的一块风水宝地。后 人不得不惊叹先辈们对办学的重视以及对学堂选址的聪慧和眼光。

  

禾川中学创建于一九二O年秋。当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日益革新,思想急剧埴变。国会参议员肖辉锦与开明人士刘彭 龄、龙国榛、李正谊、李孟莱等有志兴学的社会贤达领先潮流,首倡新学,他们为满足永新士人学习之需,创办了这所私立中学。肖辉锦被推举为董事长,刘彭龄为校长。禾川中学虽然历经风雨,几度沉浮,然而,学风昌盛,人文荟萃,在它八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革命烈士袁文才,革命家王恩茂、贺敏学以及学术界专家名流李治、 龙庆忠等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20世纪初,周边的宁冈、莲花、安福 等地的学子们都向往考入禾川中学就读。


袁文才第一次离开养育他二十三个年头的家乡,从山舂晃的马源坑突然来到具有江南小镇特色的永新县城,使他一直沉浸在激动 之中。眼前的一切,他都感到格外新鲜和美好,尤其是优雅的校园环境,让他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当时,禾川中学只招收一年级一个班,共四十余名学生。与袁文才同学的有贺敏学、李治、龙庆忠等。在全班学生中,永新本地的学生占多数,只有少部分学生来自周边几个县。能够到禾川中学就读的学生,大都是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人家,像袁文才这样家庭贫困的学生为数极少。

 

禾川中学筹办于“五四”运动的翌年,当时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该校采用一九一二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学制,即不分初中高中,学期为四年,经考试及格者录取入学。学校开设了修身、 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 工、乐歌、体操等十三门功课。但物理化学要到第三学年才开课,法 制经济课程要到第四学年才安排。这样,袁文才在禾川中学实际只 学了十一门功课。而在十一门功课中,国文、外国语、数学又是重点, 安排的课时最多。

 

 袁文才自十岁发蒙读私塾开始,所接触的便大都是儒家学派的 思想文化。古代的“仁、义、忠、孝”无疑对其产生了至深的影响,因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义”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而 “忠”“孝”更是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袁文才向往 “仁者,爱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明社会,更是希望大家都 能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但这种伦理与现实生活之 间的矛盾,又使得他百思不得其解。他尤其喜爱孟子用鱼与熊掌“二 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来阐述“舍生取义”道理的精辟 论断。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之后全 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越来越高涨的革命形势,无不激起袁文才“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情。对父母的尽孝,这既是儒家极力推崇的美德,同时,更是袁文才家族的祖辈们承传下来的良好家风。马源坑袁氏家族世世代代虽然都过着贫穷的日子,但在孝敬、 孝顺父母方面,子女们在任何时候都是无可非议的。

 

 入学之后,袁文才如同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他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期望早日学有所成。激励他勤奋苦读,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这还是读私塾期间,谢老先生在他 幼小心灵中就播下了的种子。他喜欢《尸子》文中雕镂组绣的名言: “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鹄之骰,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他还喜欢《庄子•逍遥游》中富有哲理的佳句:“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袁文才认为人的一生不能碌碌无为,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而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勤奋读书,这才是唯一的出路。他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二是家庭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自己读书和仕途,年迈的父母 和结婚时间不久的妻子在家里节衣缩食,勤耕苦劳,借债度日。如果 自己再不好好珍惜时光,从良心上他都过意不去。

  

三是人生的经历和挫折使他认识到,不读书就不能出人头地, 就无法摆脱受人欺负、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地位。每当想起地主豪绅 对他的奚落,特别是原妻张氏被人筋占的事情,他的心就在流血,他 不能当成别人的笑料,不能任人宰割。入学后,袁文才的学业进步很 快,第一学期期终考试时,十一门功课就有八门得优,三门良好,其 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

  

除努力学好功课之外,袁文才还广泛地阅读古籍。一次偶然的 机会,他从学校国文先生那里借到一本罗贯中著的《三国志通俗演 义》。这本凝聚着我国古代智慧、谋略精华的活兵书,深深吸引着袁文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他喜欢书中神奇的故事,敬佩神勇的 “五虎大将”,仰慕神算的诸葛亮。这部古典名著,给他投身革命之后指挥作战带来颇多教益和影响。

  

一九二一年是中国社会处在急剧动荡的年代。处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 压迫。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这一年,无产阶 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学生历来是思维最敏感、最活跃 的群体,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禾川中学的学生反帝爱国的情绪不断 高涨,忧国忧民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作为一名已经懂事的青年,袁 文才深感时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他每次回到家里总喜欢跟妻子 谢梅香说些老百姓反帝反封建和世道正在发生变化之类的新闻故 事。在校期间,袁文才对《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的刊物非常感兴趣,这些进步报刊也开阔了他的眼界。他经常与贺 敏学、龙庆忠、李治等学友探讨形势,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袁文才在禾川中学读书虽然不足两年时间,但给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他与贺敏学在后来井冈山斗争时期同生死、共患难,建 立了深厚的兄弟之情,成为亲密的战友。

上一篇:袁文才的风雨青少年期

下一篇:袁文才大闹竞选场

cache
Processed in 0.006071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