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
毛泽东曾把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形象地比喻成人和家的关系,说人在外劳累了就需要回家休息。而工农红军长途征战之后, 也需要有一个家进行休整,这个“家”就是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于是创造罗霄山脉中段的割据,建立罗霄山脉中段的政权,为朱毛部当时唯一的工作和企图”。 因此,保卫和巩固已经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与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同样重要。
鉴于袁文才对井冈山情况的熟悉以及部队战斗力的不断增强, 毛泽东多次把留守井冈山的重任交给袁文才。而在每次留守工作中,袁文才毫无怨言,尽心尽责,确保井冈山根据地的安全稳定,努力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分忧解难,使广大红军将士安心在外征战。
毛泽东率部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七日在茅坪安下家后,随即开始了沿湘赣边界各县的游击活动,先后到鄱县的水口、茶陵、遂川等地开展游击和群众工作。在水口,开始了我军历史上最早的建党活动。每到一地,毛泽东广泛发动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有效地扩大了工农革命军的政治影响,为创建井冈山武装割据奠定了基础。直到十一 月初,毛泽东才率部回到茅坪。
在此期间,袁文才留守茅坪。他一边整训自己的队伍,一边竭尽全力帮助毛泽东的部队解决那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茅坪红军医院虽已创建,但医生少、条件差、药品缺。一百多名伤病员急需治疗,部分重伤员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袁文才派出多人访遍了宁冈各大小乡村,把那些医德好、技术精的医生聘请到茅坪红军医院为指战员治病疗伤,并大力发动群众,群策群力研究解决医疗中的技术难题, 使广大伤病员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及时的治疗。为做好后方留守处的工作,袁文才日夜操劳,积极从宁冈现有的资源中挖掘潜力,使部队急需的粮、油、盐以及穿衣等问题落到实处。桃寮被服厂也从生产单衣、帽子、米袋、绑腿扩大到生产子弹袋、棉衣、棉鞋等多种产品,挑起了工农革命军被服生产的重担。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中旬,毛泽东在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 建议省委批准袁文才担任前委委员或特委委员,让他直接参与前委或特委的领导工作。袁文才得到了党和毛泽东的极大信任。
一九二八年五月,在朱毛宁冈会师之后,国民党赣军根据蒋介石“克日会剿”朱毛红军的电令,加紧了对湘赣边界的“进剿”。敌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杨如轩,带所属的三个团立刻出动,其第七十九团经龙源口直逼井冈山北麓的宁冈,第八十一团绕道拿山向井冈山南麓的遂川县黄坳方向迂回,杨如轩自己则带着第八十团坐镇永新。 企图趁我红四军刚刚立足,分进合击,置我军于死地。
为打破敌军的“进剿”,毛泽东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进行战斗部署: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第二十八和二十九团作为主力,在遂川方向迎战敌第八十团,相机夺取永新县城;毛泽东、何挺颖、朱云卿率领第三十一团,到宁冈、永新交界的七溪岭阻击向宁冈进攻的敌第七十九团;袁文才的任务是率领第三十二团镇守井冈山大后方。
袁文才深感留守任务的艰巨和重要。朱毛会师,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兵力一下子增加五倍以上,其军事实力固然得到了大大增强,然而,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要保障部队的给养十分困难。当时朱德部队二千余人,湘南农军八千余人,毛泽东的部队千余人,袁文才、王佐各三百人。其中,朱德部队和湘南农军总数就超过一万人。虽然随后不久湘南农军编成的第三十、三十 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已返回家乡,但红四军还有第二十八、 二十九、三十一、三十二团外加军直属的特务营、独立营以及军官教导大队,兵员总数仍达五千之众。袁文才的任务不仅要保障根据地的稳定安全,同时还要协助后勤不断地筹措粮食和衣物,以保证部队有饭吃、有衣穿。对此,袁文才积极出主意、想办法。首先,将打土豪、筹款子范围由原来的宁冈扩展到边界的六县,即宁冈、永新、莲 花、遂川、茶陵、鄱县,把这些地方的地主土豪不劳而获的粮食缴来充作军用。其次是发展农业生产,号召群众垦荒种地,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农业生产的措施。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九二八年宁冈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为红军提供了充足的粮食。群众踊跃挑粮上井冈达半月之久。红军“吃、住,主 要靠宁冈”。再就是将宁冈全县各公产、神产、族产的粮食实行统一管理,收拢起来保障红军给养。
井冈山人民至今还流传着“朱德的扁担”的动人故事。那是在一 九二八年冬天,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残酷的“经济封锁”,造成红军给养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极大困难,井冈山上军民用粮要从宁冈通过崎岖的山路肩挑上山,走五六十里路。担任红四军军长的朱德以身作则,模范带头。他不辞劳累,翻山过坳,和大家一起到宁冈挑粮上山。当时,朱德年已四十多岁,工作又是那样的繁忙,许多人劝他不要去,甚至把他挑粮的扁担藏了起来,但朱德深感官兵一致身先士卒的重要,他托人又削了一根扁担,并特意在扁担的背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井冈山军民为此编了一首民谣:“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以此赞颂朱德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身先士卒的高尚品德。
根据地的稳定和工作成效,有力地鼓舞了前线将士。第二十八团在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兼该团团长王尔琢指挥下,打垮了国民党军第八十一团,缴枪数百支,夺取了五斗江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二次“进剿”。接着,朱德、陈毅率部乘胜追歼残敌,打败了出城救援的第八十团,敌军全线败退,逃往吉安,工农革命军第一 次占领永新,取得了朱毛会师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首次大捷。
国民党不甘心五斗江的失败,五月中旬又派出赣军第二十七师 和第七、第九师各一个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 朱德率部在澧田与永新之间的草市坳,全歼赣军第七十九团,团长 刘安华被当场击毙,缴枪数百支,第二次占领永新。袁文才为工农革命军连续两次夺取反“进剿”的胜利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的留守工作对前线战斗所给予的支持而自豪。
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宁冈、永新、遂川、莲花、鄱县五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及军队党的代表共计六十余人。会议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这是边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统一领导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和边界各县党的组织。袁文才被湖南省委指定参加特委。
继边界党的“一大”之后,毛泽东于一九二八年五月底又在茅坪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各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湘赣边界 最高权力机关——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这是边界地方政府最高权力机关,设在茅坪苍边的袁家祠。边界政府下辖宁冈、永新、遂川、莲花、茶陵、都县等六县政府。由于袁文才卓著的工作成效,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大会推选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其人员组成情况:
湘益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一九二八年五月成立)
主 席:袁文才
军事部长:张子清
财政部长:余贲民
土地部长:谭震林
司法部长:邓允庭
工农运动委员会
青年运动委员会
妇女运动委员会
宋乔生
肖子南
毛科文
刘真胡波
彭儒
在上述人员中,张子清、余贲民都是参加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
张子清,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工农红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兼第三十一团团长。他曾在秋收起义受挫、部队面临退却还是继续进攻的问题上,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最终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得以形成决议。
被毛泽东称赞为好同志的余贲民,一九二二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到井冈山后,毛泽东把负责部队衣、食、住、行的重担交给了他,任红四军后方留守处处长。
谭震林很早就是出色的工人运动领导人,他在大革命初期就参加工人运动,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工农革命军攻克茶陵后,曾先后担任茶陵县总工会主席、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茶陵县委书记等职,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委副书记。
邓允庭、吴仲廉、彭儒、宋乔生、毛科文都是参加湘南起义后,跟随朱德、陈毅来到井冈山的。
邓允庭早在一九——年就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随北伐军进入湖南,留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在湘南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师长,来到井冈山后,曾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 一师第三十三团团长、红四军留守处主任。
吴仲廉、彭儒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有抱负的年轻女子,曾先后就读于当地颇有名气的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她们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选择了充满艰辛和危险的革命之路。
彭儒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湘南起义,十四岁便上了井冈山。上山 后,她先后在红四军第二十九团和第二十八团做党的宣传工作。
宋乔生在一九二八年初领导水口山工人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组织独立团并任团长。上井冈山后,任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委委员、特务营营长。
毛科文在一九二八年参加宜章暴动时,曾任宜章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在红四军后方留守处工作。
肖子南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宁冈县委书记;刘真是中共永新县委书记,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委员;胡波也是中共永新县委领导人之一。
袁文才深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而高兴,更为各部委的人选而由衷地感到满意。袁文才认为,他们都是党的优秀干部和骨干力量,不仅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而且有着丰富的武装斗争和地方工作经验。有他们的支持,他完全有信心把政府的各项工作做好。 只是,在这几位部长当中,他们在军内资历或在党内资历上都在他 之上,这使他感到有些难为情。因此,他觉得遇事要与他们多商量, 多向他们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成立,对于推进边界的土地革命,发展和巩固边界的红色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担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之职后,袁文才工作更加勤奋努力,作风更加深入扎实,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热情和责任心。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之下,他积极主动地把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开展起来。
朱、毛会师之后,在毛泽东、朱德等的正确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然而,由于湖南省委对形势变化和敌我力量作出错误的分析判断,军事上又采取盲动主义的错误做法,从而制订了湖南第二次武装起义计划。
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湖南省委派代表杜修经、杨开明携带省委指示信前往边界。信中写道:“省委决定四军攻永新敌军后, 立即向湘南发展,留袁文才同志一营守山,并由二十八团拨枪二百条,武装莲花、永新农民,极力扩大赤卫队的组织,实行赤色戒严,用群众作战的力量,以阻止敌军的侵入,造成工农为主体的湘、赣边割据。”同时还提出:“泽东同志须随军出发,省委派杨开明同志为特委书记,袁文才同志参加特委,并指定莲花派两个最有能力的同志到特委工作,其余的仍旧。”六月三十日到达永新县城的杜修经和杨开明,无视当时的实际情况,不顾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多数人的极力劝阻反对,加上受杜修经、杨开明和第二十九团党代表龚楚等人的鼓动影响,原本由湘南起义的农军改编而成的第二十九团闹着要回湘南。于是,造成红军大队第二十八、二十九团于七月十七日从部县沔渡出发,冒进湘南。边界只剩下第三十一、三十二两个团。而在这期间,已先期占据宁冈新城的湘敌吴尚第八军第一、第二师,与赣 敌第三军王钧、金汉鼎五个团和第六军胡文斗六个团,协同行动,从东西两面进逼永新,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
为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边界特委决定:毛泽东率领红三十一 团在永新城外困敌,袁文才率领红三十二团防守宁冈。八月中旬,当红三十一团在毛泽东的组织领导下,成功打破敌军“会剿”之时,毛泽东又得到消息说:红军大队兵败郴州,第二十九团几乎全团覆灭。 是为“八月失败为此,毛泽东立即亲率三十一团第三营前往湘南迎还红军大队,袁文才的任务依然是镇守井冈山。
这次留守井冈山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毛泽东“永新困敌”,加上赣敌发生内江,使敌军的“会剿”终于被打破。但永新城内仍聚集着五个团的兵力,敌军趁我红军主力远征湘南,趁虚而入,相继占领了永新、宁冈、莲花等地,并准备向根据地的腹地茅坪和井冈山大举进攻。
这时红军在井冈山上的部队只有袁文才第三十二团和第三十一团的一个营,袁文才对留守部队作了精心部署:第三十一团一营防守黄洋界哨口,王佐率第三十二团二营主要防守朱砂冲哨口,剩余的八面山哨口、双马石哨口和桐木岭哨口由袁文才亲率第三十二 团一营防守。袁文才还将部分兵力游击于茅坪一带,作为第一道防线。袁文才认为在大敌当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采用毛泽东的 “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驻我扰,敌退我追”这一灵活的游击战术原则。同时,还需用计施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他想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兵法运用的典型战例:针对曹操熟谙“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之理,孔明则采用“实者实之”之法,终使曹操在华容中计。孔明的添灶退兵之法,竟瞒过智谋过人的司马懿。为迷惑敌人,袁文才在严密布防的基础上,采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法。在山上插上许多红旗,并专门组织一些人在大山里故意敲敲打打,造成一种兵力充足的迹象,结果使得敌军一时弄不清红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在山上, 一直徘徊在山脚下不敢轻举妄动。
在每次担任留守任务中,袁文才都会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前线作战,有效地鼓舞和稳定了军心民心,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出湘南战滁口策应朱陈
下一篇:奔白口袭前指英勇歼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