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之站标
井冈山思想文化教育培训基地LOGO

永久的怀念

2023-07-05
05 2023-07

10:42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井冈山雨过天晴,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旺,在阳光下绯红万顷,溢彩流光。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井冈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

 

 这一天,毛泽东回到了阔别三十八年的井冈山!井冈山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了!他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三十八年前,是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继而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时期,井冈山人民又重新回到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夜茫茫, 路漫漫,他们日夜盼望毛泽东带领红军打回井冈山。解放后过上了好日子的井冈山人,又盼望毛泽东回来亲眼看看这里的巨变。

  

毛泽东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卓超等陪同,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等随从,乘专列从长沙到株洲,再转乘汽车经永新、宁冈前往井冈山。

 

 二十二日下午四点多钟,车队进入井冈山下的茅坪。毛泽东乘坐的是第二辆浅灰色的“吉姆”轿车,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谢氏慎公祠前停了下来。毛泽东打开车门,正准备下车。 可就在这时,与谢氏慎公祠仅一河之隔的对面山上,突然一大群手持肩扛镰铲、锄头等劳动工具的人一窝蜂似的朝谢氏慎公祠前面的小车飞奔而来。

 

 原来,他们是修建茅坪烈士墓的民工收工回家。难得看到小轿车的山民们猜想,一定是中央什么大人物来了,他们想看个究竟。

 

 面对这种复杂情况,加上事先没有布置警戒,为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汪东兴吩咐不让停车,只许车子在谢氏慎公祠前面慢速绕一圈。当毛泽东放下车窗,久久地凝视着这块熟悉的红土地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情绪激昂的欢呼声:“是毛主席回来了!毛主席在看我们。”质朴、善良的井冈山人民,他们似乎感觉到缓缓开动的小轿车很不情愿地离开茅坪。这种猜测一点也没错,坐在车上的毛泽东, 当车子已经走出很远,他老人家还转过头,恋恋不舍地注视着这座使他终身不能忘怀的小山村,注视着他曾居住过的八角楼。因为,这里是中国革命走出低谷迈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这里记录着毛泽东他老人家梦绕魂牵、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程。

  

——茅坪,是他当年引兵井冈的第一站。当时在秋收起义惨遭失利、部队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得到袁文才的大力帮助,就是在茅坪安下了家,使部队转危为安,重振旗鼓。

 

 ——八角楼,一栋古朴庄重的土屋,每天黄昏,当落日的余晖渐渐隐去,深沉的夜幕笼罩茅坪时,他就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工作到月落星稀。在这里,他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 《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的疑问。从而坚定了边界军民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他想起当年工农革命军安家茅坪的情景, 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了他的两位早已作古的战友:袁文才和王佐。他深情地说:“他们两位是好同志,他们是'左'倾路线的牺牲品啊! ”

 

 五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在与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长谈时,再次提到袁文才、王佐当年对工农革命军的大力支持帮助,以及对创建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再次肯定袁文才、 王佐的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发展成为工农红军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事实。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又一次提到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问题,并为此深表痛心和气愤,他从内心感到愧对了袁文才、王佐这两位战友。当毛泽东了解到袁文才、王佐的遗孀谢梅香、蓝喜莲都还健在时,非常高兴。五月二十八日,毛泽东吩咐汪东兴安排接见井冈山的老红军、老党员、烈士遗孀以及老区的工人、农民,并特地嘱咐:“临走前都见见,记得请两位嫂子。”

 

 谢梅香得知毛泽东来到了井冈山并要接见她时,心情万分激动。几十年来,她做梦都想再见到当年的毛委员,特别是在袁文才被杀,她被逼得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时候,她有满腹的委屈要向毛委员诉说。今天,她又可以见到当年的毛委员了。在她心目中,毛委员已经是当今中国的“皇帝”,能被“皇帝”召见,这是她一个妇道人家平生最大的荣耀。不过,她不再是向毛委员诉说袁文才的冤屈,而是要感谢毛委员在新中国成立后就给袁文才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党和政府每月还给她发放生活补助。

 

 谢梅香坐在前来接她去茨坪的小车上,激动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她一路流着眼泪。正所谓:不是饱经沧桑人,怎会如此泪满襟!这泪水,既有辛酸、委屈,更有感激、高兴。站在毛泽东面前,她激动地说:"毛委员,我们选三终于把您盼来了 !我们想您、盼您,整整三十多年啊!”当袁林、孙景玉等井冈山管理局领导接待她时,她唠叨不停地向他们讲述当年袁文才惨遭杀害后的家庭遭遇。

  

五月二十九日,当太阳从群峰中冉冉升起的时候,一千七百多名井冈山儿女像奔腾的波涛,涌向宾馆门前,整齐地排列在大路的两旁,接受毛主席的接见……雷鸣般的掌声和震撼大地的欢呼声此 起彼伏,在井冈山群峰间久久地回荡……这时,毛泽东依然像三十八年前那样亲切而又深情地称呼袁文才、王佐的遗孀为“袁嫂子” “王嫂子”,并与她们合影留念,以表达他对两位烈士的深切怀念。

 

 其实,我们的党没有忘记袁文才烈士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没有忘记烈士的亲人。

 

 在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之前的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七十六岁高龄的朱德偕夫人康克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井冈山。三月六日,朱德在返途中特意来到茅坪,他参观了革命旧居旧址,并专门接见了袁文才烈士的遗孀谢梅香。当看到昔日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指挥员、当今国家的领导人朱德来看望她时,谢梅香心情十分激动和高兴。当年,袁文才与毛泽东、朱德等红军将领都是同一战壕里的亲密战友,且还是家里面的常客。谢梅香紧紧握住朱德的手,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们日夜盼望您重回井冈山,终于把您盼来了! ”朱德详细询问了谢梅香的身体生活情况,要她好好保养身体、安度晚年;并亲自交代当地政府领导,要照顾和安排好谢梅香老人的生活。

  

一九八九年金秋十月,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缅怀革命先烈,慰问老区人民,关心老区建设。在这期间,江泽民还特意安排时间看望了井冈山的革命后代。袁文才的儿子袁耀烈受到江泽民的接见。

  

二OO九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时隔十六年后重上井冈山,袁文才先烈的嫡孙袁建芳受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同一年,袁建芳还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 二0一六年二月,袁建芳又受到三上井冈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一切,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先烈的高度重视,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革命烈士后代的深切关爱。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八八年五月,宋任穷来到宁冈,到达后他说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老袁(指袁文才)家去看一看。”在看过袁文才儿子袁耀烈之后,又去了袁文才的长女袁长妹的家,当他看到当年战友的女儿上了年纪、身体又不太好时,当场给了她六百块钱。其实,这不仅仅是钱的事情,也不在于钱多钱少的问题,它反映了革命前辈在过去艰苦的战争年代结下的那种深厚的、刻骨铭心的感情和友谊。这种感情和友谊,早已在他们心目中深深扎根,就是想忘也忘不了,想抹也抹不掉。

  

一九八三年,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袁文才被编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九八八年三月,由“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着重介绍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过程中有影响的高级将领的生平及主要军事活动。袁文才的生平业绩被编辑在第六集里面。一九九一年一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解放军烈士传》编委会编辑、长征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烈士传》,由军委邓小平主席为书题名,徐向前、聂荣臻元帅题词,是缅怀和褒扬先烈,激励后代,进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袁文才烈士的历史功绩,在第三集里面得到全面展现。

 

 当您来到秀色扑面、层峦叠翠的茨坪北山,登上数十级台阶进 入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时,正门顶端“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 烈永垂不朽''十四个烫金大字将首先映入您的眼帘。这是一九八七 年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彭真来井冈山视察时所题。纪念堂右侧陈列室陈列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六十一位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以及老红军的挂像,其中包括从井冈山斗争走出去的五位元帅、三位大将、十五位上将、二十一位中将和十二位少将,新中国成立后调离军队、到党政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十九位老红军。左侧陈列室陈列了六十位革命先烈的挂像,袁文才烈士的挂像就陈列在这里。

  

井冈山雕塑园,一九八七年十月建成开放,坐落在烈士陵园左侧山头上。这里,安放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二十尊革命先辈和革命烈士的雕像,他们主要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前委、军委、特委委员成员。这些用青铜、汉白玉、花岗岩铸造的雕像,是由刘开渠、叶毓山、程允贤、潘鹤、曹春生等全国第一流的著名雕塑家创作而成。其中守卫山门的两尊雕塑,就是“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

 

 袁文才的雕塑,形象逼真,神情自然,含蓄而又富于表现力。他侧坐于石头上面,右手紧握着驳壳枪,左手贴于弯曲的左腿膝盖上, 左腿架于右腿之上,头裹毛巾,腿束绑带,脚穿草鞋,显示出一种英气勃勃、神武有力的风采,就像阵地上临战状态下指挥千军万马的一名红军将领;黑眉下那双深沉果决的眼睛,毫无畏惧地盯视前方, 似乎在注视着敌情变化,又仿佛是对敌人的一种藐视;质朴、刚毅、 凝重的脸孔,表现了袁文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和克敌制胜的坚定信念;而其威严的神态,似乎又有力地勾勒出他对一切反动势力的仇恨心理。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展室里,展出了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进军中,与袁文才在大仓会见,袁文才帮助工农革命军安家茅坪,以及毛泽东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共同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过程。该馆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这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八个大字,是朱德所题。

 

 在井冈山龙市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了袁文才一生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和永不磨灭的历史功绩。


在茅坪毛泽东旧居八角楼旁,有一块红底金字匾:“井冈英杰——袁文才生平陈列”。此匾系宋任穷一九九五年八月所题,悬挂于大门的正上方。厅内记录了袁文才人生的重要历程。


我曾遐想,如果袁文才烈士九泉有知:我党经历二十八年浴血 奋战,早在一九四九年就成了执政党;共产党人所奋斗、追求的崇高事业如今兴旺发达、蒸蒸日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井冈山从当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一座革命的圣地和举世闻名的旅游山城;在他牺牲几十年之后,党仍然还铭记着他的历史功绩,为他树碑立传,还有那么多的领导和游人关注他、缅怀他、瞻仰他。对此,他一定会感到万分自豪和欣慰!

  

敬爱的爷爷,您是袁氏家族的荣耀,您是井冈山人民的骄傲,您的英名将同巍巍井冈山共存,您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史册, 您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激励后人勇往直前、奋发向上。

  

敬爱的爷爷,您的子孙虽然没有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甚至因此而倍感惭愧和内疚,但可以告慰您老人家的是,他们继承您的遗志,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为党的事业和祖国的繁荣默默地奉献着。

上一篇:不灭的光辉

下一篇:没有了

cache
Processed in 0.005785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