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7
7月中旬侵入宁冈的湘敌在乂新南乡的新源嘴与红军错道而行之后,闻得红军已从宁冈向酃县袭去的消息,赶紧经永新西乡、莲花界化垄向茶陵回兵。就在湘敌离开的第三天,国民党江西省政府纠集以赣军第六军和第三军为主、共计11个团的兵力,几天内聚于永新县城及周围农村。赣敌虽有一万四五千人的重兵,却是慑于二杨三战失利的教训,惧怕毛泽东、朱德的厉害,不敢贸然向宁冈进击,等待湘军再度出动实行合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的进攻每每败北,会而不剿、剿而不会是其根本原因。驻赣军队都是客军,不像湘军那样死命保境,利害也不尽一致;只要朱毛红军不入自己驻防之地就不上紧。虽说相互间电报频频, 但对方接了电报心里直打冷笑:“指挥到我头上来了!你不愿意迈过脚来,我也不是傻帽,堵住朱毛不出宁冈就行。”所以11个团的赣敌谁也不愿意离群独自打到井冈山去。
朱德、陈毅率领第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去了酃县之后,在永新的毛泽东等了两天,不见向宁冈回师,便给朱德写了一信,叫 刘真速托九陇山的交通线转到茶陵坑口,交由茶陵的县委书记黄春圃尽快将信送到朱德手上。就在毛泽东写信当天下午,从吉安、天河方向开来的赣敌,涨潮一般涌进了永新县城。毛泽东与谭震林、刘真等人,带上第三十一团和永新县委、县工农兵政府机关,连夜撤到永新西乡,在靠近九陇山区的夏幽停驻下来。
在夏幽等了三天的毛泽东,屈指算来朱德他们应该回师宁冈开人永新县境了,可是怎么渺无音讯?难道部队真的开到湘南去了!毛泽东越等越感不妙。永新这边的敌情更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云集在永新县城及周边的赣敌气焰嚣张,敌人在禾川城刷写了许多标语,什么“荡平井同,活捉朱毛”、“打下井同山,花边由你担”等等。
在夏幽望穿秋水的毛泽东,决计不再等下去,转而把精力放到了如何应对永新敌情上面。
这些天来,毛泽车与谭震林、宛希先等人议论过多次,把人 侵永新的赣敌当成最大的危害。他对他们说:从单纯的军事角度考虑,第三十一团可撤出永新开到宁冈山地,避敌锋芒,同时可以诱敌深人;但从巩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全盘战略来说,不可让敌军在永新为所欲为。
永新是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军委近期的经营重点,毛泽东看永新一县比一国还重要。红四军已在该县全力以赴展开了 半个月的地方工作,怎能让敌人摧毁红色割据的根基呢;然而, 入侵永新的敌军有11个团,红军充其量只有第三十一团的千余人枪,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显而易见,硬拼是不行的。
不过,毛泽东对敌我双方的利弊以及如何应对十倍于己的敌军,有他独到的分析。他对谭震林、宛希先等人说:敌人的有利条件只有一项,就是兵力超出我们。而我们的有利条件比他们多 得多。第一,敌人地形不熟,民情不明,他们是聋子,是瞎子,只有活活挨打的份;第二,我们在永新有几万地方武装和十几万农民的支持,这种配合,敌人是得不到的;第三,我们的战术是麻雀跳跃似的游击战,军民混杂,出没无常,昼打夜袭,叫敌人防不胜防。有这几条,即使打不过他们,也得把敌人拖累拖垮!
毛泽东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给了谭震林、宛希先等人莫大的启示,精神为之一振。谭震林说:“第二十八团和第二十九团的情况尚不明了,第三十二团留守在宁冈大本营,我们只有自作打算了。泽东同志所言,倒是切实可行,打一场群众战争!” 在场的刘真接话说:“割据就是群众的斗争!我们只有用四面游击的打法才能对付强敌;同时把群众发动起来,这对永新的党和群众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毛泽东见众人的斗争情绪很高,略感轻松,对刘真说:“你把刘作述、贺敏学他们都找到这儿来,好好研究一下,作出个部署。
在夏幽村的贺家祠,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军政联席会议,特委和军队方面的与会者有谭震林、宛希先、何挺颖、伍中豪等,永新县委、县工农兵政府的与会者有刘真、朱昌偕、刘家贤、贺敏学等八九人。会议经过细致的研究,确定了永新困敌的战略方案。具体部署是组成东、北、中三路行动委员会,各路的情况如下:
东路行委,由毛泽覃任行委书记,陈毅安为军事指挥,率第三十一团两个连活动于石桥一带,阻击由天河进攻永新的敌军;
北路行委,由宛希先任行委书记,伍中豪为军事指挥,率第 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及三营两个连,在小禾岭、怀东、高车岭一带扰敌;
中路行委,由何挺颖任行委书记,朱云卿为军事指挥,率领 团部特务连及三营九连,在永新县城的四郊展开扰敌活动。
会议要求三路行委加强联系,协同动作,在地方武装配合 下,以游击战方式不断地扰袭敌人。谭震林带人化装进城,任务是收集敌军情报,并派秘密交通员把情报传递出来。
在地方武装和群众性的袭击敌人方面,将县赤卫大队一分为四,下到东南西北四个片;并以各区的赤卫队为核心,联合各乡的赤卫队、暴动队,加上青壮农民,组成23个“赤暴团”,要求每团在1500人以上。“赤暴团”的任务除不分昼夜袭击当地驻敌外, 还要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把粮食、禽畜和一切能吃的东西全藏到附近山上,连水井也填掉,切断大小水圳的源流,池塘里的鱼捞出后用黄泥将塘水搅混,泼上粪便;对一些村与村之间的独木桥和板桥予以破坏,组织群众进到山里扎棚居住,把一个个空村庄留给敌军。
会议对困敌行动作完部署后,毛泽东再次讲话,强调充分发动群众的重要性,指出各级党政组织要向群众作深入的宣传,让他们明白只有自己行动起来才能保卫红色政权。
夏幽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各路行委的指挥员和永新的党政负责领衔而去。
永新具备着党和群众斗争的深厚基础。这里的广大群众在第一次大革命中就受到洗礼,井冈山的武装割据进一步推动了永新工农运动的发展。边界党的“一大”制定了“大力经营永新, 布置长期斗争。”的策略;红四军的主力前不久散入该县农村展开了深人细致的地方工作,为创造红色割据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毛泽东等人确定永新困敌的重要条件。
永新县各级党政组织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经过数日的紧急动员和切实领导,广大群众被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投人了四面困敌的军事化行动。综合当年参加过困敌的老同志的回忆资料,全县组建的23个“赤暴团”,总人数在3万以上,各团都是以区、乡的赤卫队为主力;除了少量的步枪,武器大多数是鸟铳、地铳、松树炮、砍刀、梭镖、铁叉等。南乡组织了5个团达8000人,驻扎在大湖一带的山上,与东乡的“赤暴团”接防;东乡4个团达6000人,驻于山田、部岗岭山上,西起达岭与中路行委范围的赤卫队接防;北乡的“赤暴团”有7000多人,白天的活动范围为小禾岭、虚皇山、高车岭等山地,晚上出来扰敌;西乡的“赤暴团”有8 个,1万多人,驻扎在草市坳、傅家山、史家里一带山上,与北乡的 “赤暴团”接防。在中路行委的活动区域,也组织了3000多赤卫队 参战,着重控制洋湖浮桥,防止敌军从洋湖突破向南窜犯宁冈。
绕着永新县城,方圆30华里的范围内,东南西北各处都有红军和群众的布防,山山岭岭,到处都有警戒敌人的军民,到处都是可以打击敌人的战场。红军和群众是怎样用游击的方式扰袭敌人的呢? 1963年编纂的《永新人民革命斗争史》,有几段这方面的叙述。
石桥镇驻守着王均第三军的一个团。其中有两个连共在一栋老祠堂的廊下开炊。就在开炊号音响过之后,敌兵们一群群涌出来吃饭的时分,突然有一支百余人的红军与赤卫队组成的队伍,沿着禾田摸进了村,从几个地方冲到祠堂廊下,又是扔手榴弹又是以排枪扫射,只1分多钟的时间,就打得敌军死伤了六七十人,连饭飯都炸得稀烂,倒得满地是饭,饭里又染着鲜血。等到敌人拿起枪来应战,这支队伍已是冲出了村庄,过了禾田往山上 而去。大为恼火的敌团长下令停止开饭,以一个营开出村庄向山上搜索;刚到山脚,突然枪声大作,除了鸟铳、步枪,还有机枪和土炮,顿时打倒一大片敌人;那些没有挨着枪弹的士兵,赶紧掉头回窜。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敌人被打死打伤近百人,不亚于一次小型战斗。敌军官兵们对于这样的“霉头”骂骂咧咧,诅咒打的是“鬼仗”。
南乡的泮中村也驻有一团敌军。临近午夜,正当敌兵们人睡的时候,突然在村庄四周的山头上响起了震得耳膜发麻的枪声, 除了机枪的声音还有土炮的爆炸,那声势不知道来了多少红军。 敌人慌忙起床,出到村外,只见大地一片黝黑,不知道红军在哪里。敌兵们守了一会后又回到屋里睡觉,睡不到1个小时,枪炮声又起,还有号音。熟睡中的敌兵们又爬起来,仍然像上回一样,不见红军的踪影。有的士兵听出“赤匪”的枪声是空铁桶中燃放鞭 炮,土炮也放的是地铳,认为那是赤卫队的骚扰,怕不到哪儿去, 复去睡觉,只是多派了几个岗哨。
被拢袭得一夜不宁的敌军,他们的厄运在凌晨5时降临了。 —支以红军为骨干、赤卫队配合的600人队伍,从埋伏的地方四面冲出,疾速地涌进泮中村,对来不及拿枪抵抗的敌人大打出 手。特别是睡在李家祠的几百敌兵,受到红军几挺机枪的扫射, 被打得无处躲藏,一片死伤。赤卫队员躲在屋角上和墙下,对跑出来的敌兵一铳一个,或一梭镖捅过去。敌人不知道来了多少红 军,吓得抵抗的人少,逃命的人多。几个参谋、副官拥着敌团长进到一间厕所躲了一阵,才逃得性命。这个团的敌人在袭击中死伤了三四百人,其余的仓皇逃往县城。
永新的3万余地方武装,在各路红军的带领下,以四面游击的战术,不分昼夜,不拘形式,频频地袭击敌人。他们声东击西, 调虎离山,引敌上当,又真真假假,打打停停,使得敌人一曰数惊,终夜不安。开初,敌军还派出部队巡山搜索,但常常遭到红军和“赤暴团”的打击,不是拦头,就是截尾,弄得死伤惨重。后来索性待在驻地不敢出动。几天一过,后勤给养送不上来,还得挨饿。 几天内见不到一个群众,找不到一点吃物,连喝水都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难'陸许多敌军官兵抱怨说:“进人赤区,就像到了一个敌国! ”还有的人大惑不解:朱毛红军玩的是什么花样?怎么跑出这么多的人枪?
在敌军拥兵11个团的永新,只有千余人枪的红军第三十一 团,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力,硬是把敌人围困在县城附近30里内达25天之久,使之非但不能向朱毛红军的军事大本营宁冈进击,反而处于挨打的被动局面。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游击战的奇观!构成这场奇观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总导演就是在石桥进行指挥的毛泽东。只有像毛泽东那样的非凡胆略和杰出军事指挥才能,方能导演出这场伟大的群众战争。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孕育在井冈山武装割据时期。
对于永新困敌,杨开明在1929年2月的报告中记述说:“我们所占的优势是:一、地势熟谙;二、敌情较明;三、以逸待劳;四、历次败敌,敌畏我威;五、每次作战都有群众参加,把军队分散杂在群众中去对付敌人,可以说得到群众的拥护;六、釆用游击的群众战术,军队与群众在敌前后左右,出没无常,扰乱敌人,使敌难以应付。”
正当永新境内的红军和群众越战越勇,日渐接近破敌的时候,敌军相继撤走。消息传到石桥,毛泽东等人颇为疑惑:情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一篇:二十三、冒进湘南“走麦城”
下一篇:二十五、迎还大队,回师井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