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2
“二七”陂头会议以后,在赣西南这块土地上,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不但在政治上翻了身,而且在经济上得到了解放,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踊跃参加红军的热潮,群众武装斗争也迅猛发展,赤卫队、游击队、红军纵队等地方武装不断涌现。据1930年4月5日《张怀万巡视赣西南报告》记述:“各地尚有许多游击队……吉峡队有枪五十余条,安分边队五十余条,延福赤卫队二十余条,儒行十六条,吉水二十条,泰和队五十条,万安五十条,纯化二十条,富田十六条,儒林十余条,东固一百四五十条,永丰、乐安四五十条,中鹄、水南、白沙约三四十条,莲花,永新约有四五百条,吉西约有五十条(赣南各地不在此内),约有枪千余条。此外,红军学校有二百枪。统计四、五、六各军,七、八、九各团,红军学校,各游赤等队及新缴获者,赣西南现有枪一万余支。”这些地方武装,在赣西、赣南赤卫军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为了加强对地方革命武装的领导和指挥,并为集中地方武装攻取吉安,有必要将地方武装组成新的地方正规红军。恰在此时,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有将地方武装整编为正规红军的决议,同时,中央于6月间派涂振农到闽西汀州传达了中央的有关决议和命令。为此,赣西南特委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将赣西南地方武装扩充统编为红二十军。于是,1930年6月底,红二十军在吉安陂头村正式宣布成立。
红二十军军长为曾炳春(后刘铁超),政委兼军委书记刘士奇(后曾炳春),参谋长刘泽民,政治部主任谢汉昌。组建时实际上为两个团,即一七二团和一七三团。一七二团是由吉安、兴国、赣县、宁都、于都的游击队,及部分万泰、遂川游击队组成;一七三团是由永丰、吉水、安福、峡江等地游击队组成。1930年10月攻打吉安前,又以宁冈、莲花、永新等县游击队及安福、茶陵、攸县部分游击队组建了一七四团。1930年12月后,又在河西湘赣苏区扩建了一七五团。全军共有2500余人枪。
红二十军的成立,有力地集中了赣西南的地方武装,成为红军第七、第八次攻打吉安的主力军和“九打吉安”的生力军。由于扎根在赣西南地区,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武装,保卫赣西南苏区,推动土地革命,巩固红色政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